甘肃:遗落在子午岭的秦直道与黄帝升天的故事

2013年9月,我们一行人走进位于甘肃正宁县的子午岭山脉,寻访遗落在这里的秦直古道和轩辕黄帝升天的故事。秦直道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进步,是古代中国人民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其工程之浩大,可与万里长城相比肩。而在这里,轩辕黄帝也曾留下了诸多的足迹和传说,大家跟随我们实拍的图片和文字一起来看看。

正宁县境内的秦直道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北梁武帝村),沿子午岭岭脊蜿蜒北上,途经陕甘宁三省十四县,经子午岭主脉,直达九原(进内蒙古包头市之西),全长一千八百里,是古代最长的南北大通道。也可以说是秦朝修建的通向北方边境的“高速公路”。当年秦王朝的骑兵从咸阳出发,途径直道,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脚下,出击匈奴。因道路宽广直通,所以后人称它为秦直道。

公元前210年至212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除以国都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向原六国首都的驰道外,还旨令大将蒙恬由距咸阳不远的陕西淳化的云阳郡,通向包头西的九原郡,修建起一条长1800里(约今1400华里)的捷近的“直道”。这条直道由陕西北部的定边县进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经今乌审旗北、东胜市西南,在今达拉特旗昭君坟附近跨过黄河,到达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这条直道穿越整个鄂尔多斯地区,从而把京卫和边防连接起来。一旦边事告急,军队就可以从京都咸阳直达塞外国境。这是当时联通中原和北方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它对于促进边防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这项工程修筑于秦始皇35年,到37年9月以前完工。秦始皇死后的 车就由直道回到咸阳。试想,全程如此长的一条直道,所经之处地形复杂,土质多变,人迹罕至,工程质量要求甚高,其“道广五十步,隐以金锥,树以青松”。然而,从选线、施工到直道通车,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这,委实是两千年以前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公元前110年,司马迁在山东泰山参加了汉武帝的封禅大典后,沿着蒙恬兴建的直道回到长安。司马迁沿直道穿行鄂尔多斯千里之地,目睹秦筑的长城、直道、亭障,竟为工程的如此浩大而深表赞叹!

史料载,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就是沿着这条直道北上戍边的。后来,秦始皇巡幸时死于沙丘,赵高、胡亥篡改遗诏,篡夺了皇位,矫诏将扶苏、蒙恬赐死。传说扶苏、蒙恬自刎时,血喷如泉,从此,便有一条泉水从阴山石罅中长流不息,后人称之为“呜咽泉”。汉代,汉武帝派兵北击匈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就是沿着这条“秦直道”进军的。匈奴败退以后,汉武帝在鄂尔多斯设立了朔方郡。他巡视十三郡时,自然也到朔方郡巡视,鄂尔多斯的居民敲锣打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秦直道所经之处,文物古迹甚多。有秦汉时期的古墓,北魏、唐宋明清时期的石窟、寺院、摩崖造像、碑文等。正宁刘家店村西侧数里,还有扶苏两女跟随父亲赴边时死去埋葬的“两女砦”遗迹。这些都雄辩的说明了直道是一条通向北疆和西域的主干道。如今直道两边林木更密,人行其中,不见天日,爽意顿生,故而,“直道林荫”成为子午岭十景之一。

关于轩辕黄帝在五顷原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黄帝勤政爱民,传遍大江黄河,人民在这位君主的带领下耕田种粮,五谷丰登,安享太平。这些德政传到了天宫玉帝耳里,为了嘉奖这位君王,玉帝特派四位神仙下界来接黄帝升天成仙。某天,皇帝视察民情,站在五顷原的一座高峰之上倚望自己的疆土,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风驰电掣,雷雨大作,只见空中出现了四条腾云驾雾的巨龙,黄帝正想快走避雨时这四条巨龙变成了四位神仙,挡住黄帝的去路,告诉黄帝由于他造福人类,功得无量,上天特赐黄帝升天成仙,现在黄帝要随他们回去。黄帝转身看了看自己的百姓,看了看自己的国土,对四位神仙说:“让我再看看我可爱的百姓,看看我富饶的国土。”就这样,四位神仙又化作了四条巨龙,带着黄帝随他们慢慢的飞升起来。黄帝越飞越高看着自己眷恋的百姓,就把自己的衣帽留下来,百姓也将黄帝的这些遗物埋在了埋在了黄帝升天离开的地方,后又传称“黄帝衣冠冢”。

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土是黄色,能生成物,故称黄帝。他战蚩尤,降神龙,统一了中原部落,建立了部落联盟;又和臣民一道做衣冠,造舟车,务桑蚕;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发明指南车等,普天之下国泰民安。黄帝深受人民拥戴,在天下享有极高的威望。轩辕黄帝见天下太平,也心满意足,渐渐便不理政事,而是注重于调剂身体,娱乐耳目。结果弄得他面色憔悴,头昏眼花,情乱神迷。时间一长,社会混乱不堪,他如坐针毡,忧虑不安。虽竭尽全力挽救残局,然而仍制止不了混乱的局面。

这时,轩辕听说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道术高明的仙人广成子,他非常钦佩,于是就带上文武官员前来问道。第一次广成仙为了试验他是否心诚,就把上山的路全部变成了悬崖绝壁。轩辕黄帝无法上山,只好带着兵马全部退下,耐心等了三个月,后因天气变寒,粮草将尽,只得回到宫里。又过了三个月,到了春暖花开之际,轩辕黄帝第二次带上人马又前来问道。这一次广成子没有难为他,轩辕见到了广成仙。他双膝跪虔城地说:“我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我想摄取天地的精华,使五谷丰登,来养活百姓;我又掌管阴阳奉阴的变化来顺应万物。您说我该怎么办?”广成仙听了他的话,便严肃地回答道:“你要问的东西乃是万物的本质;你要掌管的东西,只是万物的残渣。从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待凝聚就下雨,飞鸟不待季候就迂翔,草木不待枯黄就凋落,日月的光辉越来越暗。你这样的人,心境这般浅陋,又怎能谈‘至道’呢?”

黄帝听了广成仙的严厉指教,退回宫中,反复思考。于是,他抛弃政事,走出宫殿,辞去随从,筑一间陋室,铺上白茅,独居三个月。对广成仙说的话思索品味,觉得自己没有治理好天下,就想掌管天下,改变阴阳变化,一则是由于骄狂,二则是由于孤陋寡闻。于是他怀着一定要亲聆“至道”的决心,第三次又去崆峒山请教广成子。

来到广子的住处,见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从下方匍匐过去,再次叩头拜礼后问道:“听说先生明达‘至道’,请问怎样修身才能长久?“广成子听后,立时坐直身体说:“问得好,来,我告诉你‘至道’。持守你内在的虚静,弃绝你外在的纷扰;如果追求智巧,形神便容易败坏。如此,我帮你达到异常光明的境界上,到达‘至阳’的根源;帮你进入极度深远的门径中,到达‘至阴’的根源。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谨慎守护你自身,万物就会自然茂盛。我持守‘至道’的纯一而把握‘至道’的和谐,所以我修身一千二百年了,我的形体却还没有衰老。”黄帝听了广成仙修身一千二百年的经历,深为感动,他当即说:“大仙可说与天合一了,真是了不起啊!”

广成仙听了黄帝的赞赏,又说:“来!我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但人们都以为存在终结;‘至道’深不可测,但人们都以为可以究极。得到我的‘道’,在上可以为皇,在下可以为王,丧失我的‘道’,在上只能显露光芒,在下只能附于泥土。万物都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所以我将离开你,进入无穷的门径,以遨游无极的广野。我与日月同光,我与天地合一,迎我而来的人,泯然无迹,背我而去的人,昏然无知,人不免于死,唯我独存啊!”

黄帝两次问道,得到广成仙的指教,最后才领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去,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他以顺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实现了大治。轩辕黄帝活了110岁。在他谢世前,他派人开采铜矿,并在荆山下铸造铜鼎,当铜鼎铸成那天,天上游下一条巨龙,垂着龙髯,来迎接黄帝上天。当时他的群臣们不忍离开黄帝,有的抓住龙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结果龙髯拔断了,衣靴拉掉了,黄帝还是乘龙升天而去。百姓也将黄帝的这些遗物埋在了埋在了黄帝升天离开的地方,后又传称“黄帝衣冠冢”。

80后,半个兵痞,浑噩书生,破旧网民。公众号|招文袋(ID:zhaowendai-com)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