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心里颇不宁静。
作为一个老网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数不胜数,自认为对负能量新闻是很有免疫力的。
但是,这两天接连目睹的暴力事件,仍然让我感到愤懑不已。
先说说身边的本地的暴力事件。
两天前就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
一名瘦小男生,被四名体格壮硕的男子围攻,连续遭到抱摔和猛踹,并且被逼下跪、被扇耳光。可怜的小孩,像只麻袋一样被摔在水泥地上,看得人心惊肉跳。
刚看到时,不知道这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因何而起,只是听口音觉得应该是本地人。
这个视频流传得很快,当晚朋友们就在群里讨论这件事,做律师的朋友看后说,直接就向警方报案了。
确实,这个事件的残暴不亚于唐山“打人事件”。
都是恃强凌弱,以多打少,招招致命,毫无人性。
今天,警方回应,打人者已经全部归案。宣传部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打人者均为学生。
尽管案件还在调查中,后续还有通报发布,但是不难猜想此事终究会大事化小,打人者很可能既判不了,也赔不了。
相对于被侵害的未成年人,现行法律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总是更周全一些。
纵使他打人的时候比唐山烧烤店的流氓还要狠毒,事后只需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呀”就做了最完美的无罪辩护。
就我个人的观察,流氓几乎都是在尚未成年的青春期炼成的。
我那些做了道上老大的同学和玩伴,几乎都是在中学就“出道”的。
对“坏孩子”无原则的保护,其实不是真正的保护,只不过是一种放纵,让他们人性深处的恶信马由缰。
这样的“坏孩子”从小在暴力中寻找快感,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混入社会,成为逞凶斗狠的社会人。
所谓的对黑恶势力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如果只是限于社会层面,而无视未成年人犯罪,无异于锯箭疗伤。
再说说网上的暴力事件。
在HK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日子,歌星张学友为家乡录制视频加油打气,只因为说了“HK加油”,而没有提到“祖国”“中国”等字眼,便被人扣上了不爱国的帽子。
正如张学友事后所说“HK加油”与“北京加油”“武汉加油”没有任何区别,不能因为犯过错误的人用过它,就成了“禁语”。
这些常识原本不需要解释的,但是面对以“爱国”自诩的网络暴徒,所谓的大明星也像个战战兢兢的“小男孩”,翻来覆去地证明自己“爱国爱港”。
有些爱,其实是不能天天挂在嘴上的,因为爱得太深沉。
而现在有人摁着别人的头,要求把这种爱做格式化的表达。他们哪里是爱国,不过是借着“爱国”的名义,实施暴力行为。这和街头流氓逼人下跪,并无本质区别。
即便确有为爱冲昏头脑者,他们仍然是呼啸于网络的暴民,不改暴力本色。
昆德拉说:当感情本身被视作价值、真理的标准,以及各种行为的正当理由时,它们就会变得令人恐惧。最高尚的民族情感随时可以为最恐怖的东西辩护,而心中充满抒情激情的人会以爱的神圣名义犯下种种暴行。
我很庆幸,这个小号在喧嚣中守得安宁,不受暴民滋扰。
有一种善良叫不打扰,有一种底线叫不逞凶。向那些看我不顺眼只是取关而去的网民道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