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跳楼”的传言,今天传遍网络。加上某官微反常地发出“许家印”三字,似乎印证了许老板确有反常。
但是,很快又有人发出据说是恒大“集团领导工作群”的聊天截图,“许主席”发了一条语音信息,下面是队形统一的回复“收到,老板”。
语音转文字后显示,“许主席”在布置工程建设和交楼宣传工作。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恒大为何不公开许老板最新的影像,毕竟影像比声音更有说服力。没事走两步,才是最好的辟谣。
也许是为了回应舆论的疑虑,被推迟的恒大集团月度会议在今晚召开,许家印主持会议的图片也传至网络。
看来许家印是真的没跳楼,也许是要恒大要推出“跳楼价”大甩卖,导致以讹传讹。
让我感到的有趣的是,恒大“集团领导工作群”竟然是如此聊天风格。我以为他们之间会有谈笑风生,脑力激荡。而事实是,这个群更像是许老板的“留言板”。如果抹掉上面的“集团领导工作群”字样,这个群可能和路边烧烤店老板的工作群也没啥区别。
短短几年间,许老板从首富到“首负”,现在每天睁开眼要还利息3亿元。换作普通人,真的有可能会纵身一跃,一了百了。
但是,许老板现在是活不好,也死不得。他要是真的跳楼了,可能引发“羊群效应”,一只领头羊跳崖,其余羊只也会跟随。
即便恒大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许老板也得为债主、员工和等着收房的业主负责。他现在需要的不是跳楼,而是软着陆,尽可能把之前挖的坑填平了。
许老板背着两万亿的债,在公开场合依然是谈笑风生。在中国确实没有“大到不能倒”的企业,可是如果一个企业把坑挖得足够大,想倒也很难。
腰缠爱马仕的许老板早就把他的命运与地方和业主捆绑在了一起。大概有无数人一边诅咒着他,一边担忧着他。
许老板的悲剧揭示,一个企业无论规模怎样,一旦在战略上出现方向性错误,越大越危险。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大富之家的败落,就像泡沫破裂,转瞬之间。
恒大走到今天,许老板固然要承担主要责任,但是那些惜禄而不谏的下属,恐怕也很难撇清责任。
比如,许老板曾经以1500万元年薪聘请任泽平来做恒大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在恒大财富兑付逾期之后,任泽平发了一篇长文,说自己曾经谏言降负债,反对多元化,被批评格局不够。言外之意,自己眼光没错,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怎奈许老板人傻钱多。
许老板识人用人确实缺少眼光,只图了任泽平的虚名,却没有得到犯颜直谏的高参。
所以,恒大的发展就是像盖楼,一层一层地叠加,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在管理和文化上,还是停留在一层。许家印是恒大许主席,也是许家店老板。
这次许老板“跳楼”只是虚惊一场,但是我有点担心,哪一天许老板真的想不开了,在群里说“我要跳楼”,而下面仍然是队形统一的回复“收到,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