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某婷失联了,叶某婷又回来了。
杞县女子叶某婷在网上为死去的父亲鸣冤,此事引起极大反响。
叶某婷实名举报,父亲在2021年6月被人殴打至死,而真凶至今逍遥法外。
很多人都呼吁杞县方面尽快给出说法。
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叶某婷很快就失联了。
朗朗乾坤之下没有一寸土地是法外之地,一个为父鸣冤的女子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被失声失联。
舆情汹汹,杞县方面坚挺了一天,熬到8日晚间发出通报——
当地警方于12月6日在叶某婷男友在场情况下,“出示证件后依法将其带回调查”。
由此可以确定,叶某婷“失联”,但并未失踪,而是被警方带走调查。
鸣冤,鸣冤,不鸣则不冤。这种处理真是粗暴简单。
杞县的通报指出,叶某婷及其家人歪曲事实,发布不实言论,误导舆论,对案件办理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确实不是法外之地,但是网络也不是擅权之地。
如果网上“鸣冤”可以被随意调查甚至拘押,那么群众又该如何行使监督权。
带走当事人调查,事后不依法通知家属,反而在通报里公然标明“男朋友在场”,不知道“男朋友”算是哪个法律规定的家属。
叶某婷及其家人对案件的陈述,只是基于受害人视角的一家之言,还需要多方质证。
但是其中涉及对杞县警方办案的质疑,而当地警方不仅不回避,反而以“不实言论”进行调查。
这种惯性思维很简单,一闹就抓,但是抓了之后发现,事情越闹越大,然后又趁着天黑放人。
根据通报,整个执法过程好像只出示了一次证件,之后既没有展示调查手续,也没有展示调查结论。抓得任性,放得随意。
细思极恐的是,被释放的叶某婷走下车之后,有精神失常的表现,好像受到了严重的刺激。
目光呆滞的鸣冤女,表情冷漠的执法者,在杞县的冬夜里同框入镜。看到这一幕,顿觉周身彻寒。
在弱势者没有尊严的古代,只要敢滚钉板,尚且有沉冤昭雪的机会。
而在杞县,鸣冤者在大雪节气里失联复回,结果却是沉冤未雪,雪上加霜。
曾经杞人忧天地崩坠,沦为笑柄,今天我忧杞人何时得见晴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