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天全国各地气温骤降,昨天上海也雨夹雪,给人一种一片肃杀的感觉。傍晚我在球场边看孩子练球,听到旁边家长说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打开手机一看,果然看到了告全国人民书,正式宣布了。
晚上的消息开始变得非常混乱。先是北京公开宣布精准免检,并且密接居家隔离,不再集中隔离,甚至连已经确诊的阳性人员都可以居家隔离。这和之前的四应四尽相比,完全是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
随后,重庆宣布即将开始有序解封,广州的做法更加激进,宣布海珠区立即解封,同样是不再集中隔离密接,阳性人员也可以居家隔离。成都也通知进出小区不再看核酸阴性证明,只要看健康吗就行了。
这和二十条出台之后的石家庄的做法类似,但消息真真假假,很多人都担心一觉醒来又像石家庄一样,又被强行扶起来。
但十点多的时候,新华社的消息确认,官方已经确认随着奥密克戎毒性减弱,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直接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就等于确认了政策的彻底转变。
今天一早,不仅北京的医生开始公开谈分级诊疗的标准,而且还报道了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奥密克戎的毒性确实已经减弱了。
广州、重庆每天还新增七八千阳性,北京也在三四千,如果按照二三月份的舆论口径,那就是必须要马上封控,静默管理的,但他们现在解封了。
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奥密克戎毒性减弱,防控政策必须要有所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这其实是三四月份就可以知道的事情,也一直有很多人在讲,但始终受到压制。政策时松时紧,摇摆不定。一会儿第九版,一会儿二十条,一会儿三个坚定不移,让人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
这个转变也意味着,之前的大半年里,从吉林到上海、成都,以及最近一些地方的封控实际上都是没有必要的沉没成本。所以朋友圈和微博上都有人愤愤不平,质问其它地方都封得,到了北京爆发的时候,就放开了?
现在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再去质疑这些也没有必要了。用以前人的话说,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要团结一致向前看,不要总去算旧账,毕竟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才是最重要的。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11月的PMI指数已经降到了48,服务业更低,只有46,对未来前景非常悲观。这也说明,确实是到了需要有所改变的时候了。
刚去世的长者说,他做了三件事,其中第一件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今天这个时候,可能更容易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实际上,二十条公布以来,各地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沈阳、兰州都处在封控或半封控的状态,这当然是不可持续的,调整势在必然。
所以,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这不一定是所谓共存派的胜利,也不一定是封控派的失败,只是形势变了,我们都只能跟着变。
轻舟已过万重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