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工作关系,要一个人到酒泉和张掖出差,提前一周用铁路12306买票,才知道兰州到张掖的动车还没有恢复,只能坐火车。
又因为现在是打工人赴新疆的旺季,直达的火车票已经售馨,只好另外想办法了。
我在武威长大,有好多同学朋友,看了一下武威到张掖已经没有卧铺,仅有两张有位置的硬座车票。
虽然是硬座,但因为只有两小时二十分,想想也没有什么,于是就买了武威到张掖的一张硬座车票。
我一个人开车到武威来回,张掖酒泉分段坐火车。
没想到上车以后我才知道,自己还是见识少了,车厢里几乎是寸步难行,不但过道被人和行李占满了,洗面室也被行李占满了。
我好不容易挤到我车厢中间靠窗的座位,在那里暂坐的小伙子也很快给我让开了地方,但座位的头枕位置绑着一个大包,让我不能脖子后仰,脊背也不能靠实在座椅上。
脚底下一个大箱子,我只能一只脚跨过箱子落地踩在对面小伙的脚旁边,另一只脚踩在箱子上弯腰坐着,这样的姿势,大概有十分钟伸长的那只脚就麻了,然后两只脚就得换个姿势。
而且我的背包没有地方放,前面的桌板也已经放了一个双肩包,我只好把我的双肩包摞到了那个包上面,导致我又没有了向前看的视野,即使是看手机也因为伸不开离眼睛太近而特别别扭,这两个小时可真不好熬啊,感觉简直是在感受肉刑。
放眼四周,全都是出门打工的人,能坐着的都是幸福的,更不要说站着的人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九十年代的时候坐火车,经常带着一块塑料布,当时还瘦,还可以钻进座位底下睡觉。
现在既因为发福钻不进座椅下面,座椅下面也被行李占满不能钻了。
我想如果动车还在正常开通,不知道这些上新疆的打工人是怎么坐车去,至少我是绝不可能遭受这个折磨的。
不是自己矫情,以我的年龄和身体,两个多小时可以忍受,但时间长了确实受不了。
想当年兰新线动车通车,仅仅一年兰州到西宁段就有一个隧道出问题不能使用了,十几天后发生了一起地震,就把责任推给了地震,此后修了多年,一直不能通车,不得不继续使用旧铁路线,导致兰州到西宁要三个小时。
去年门源地震,西宁到张掖段又出了问题,虽然短暂恢复过运营,但后来又停了,至今没有恢复。
这条一直亏损的线路不但错过了春运,还错过了进疆的高峰期。
我们西北的铁路难修,隧道施工困难,可再难能和西南地区的比吗?
祁连山区地质状况再复杂,能和横断山区的地质状况相比吗?
我们这里别说隧道里挖出天然气了,就是有透水,水量都远不能和人家相比啊!
说来说去,主要还是施工质量不行,这可是国家补贴巨资的重点项目啊!
想当年,我们提起大西北,那是颇为自豪的,虽然是井底之蛙的自豪,但当时至少没有被西南的兄弟甩开,贵州的经济还一度不如甘肃。
现如今,甘肃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历经多次西部大开发,仍然没有起色,贵州的人均GDP已经是甘肃的一倍半。
难怪那么多人都对大西北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呢,难怪甘肃十年人口下降55万人呢,估计青海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