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知识 周祖(12)西伯请师 姜尚出山

周祖(12)西伯请师 姜尚出山

01 话说,西伯姬昌同散宜生两人骑了一匹马急急出城, 离开朝歌。 他们怕商王朝君昏臣奸,坏人当道,迟则生变。 出城后,散宜生买了当地一辆马车,由这匹马拉着。 散宜生赶着马车,让西伯…

01

话说,西伯姬昌同散宜生两人骑了一匹马急急出城, 离开朝歌。

他们怕商王朝君昏臣奸,坏人当道,迟则生变。

出城后,散宜生买了当地一辆马车,由这匹马拉着。

散宜生赶着马车,让西伯坐在车上,不分昼夜前行。

一路上,他们看见商国的民众,一伙一伙的携家带口,向西而行,散宜生问他们要到哪里去?

他们说朝中赋税繁重,钱粮被奴隶主盘剥一空,无法生存。

他们听说西岐周王有道,爱民爱农,都想投奔到那里谋生。

西伯在车上听了,心中很是欣慰。

到了周国边界,但见前面一丛人马挡住去路。

散宜生上前一问,原是二太子姬发率领文武百官在边界迎接。

父子相见抱头而哭。姬昌问:“你大哥伯邑考怎么没来?”

姬发不作回答,哭得更加悲哀。

姬昌也就不在追问。

进入周国境内,许多黎民百姓听说姬昌回国了,都在路上十里一迎,五里一接。

到了京城,全城人一齐出动,高呼万岁迎接姬昌。

西伯姬昌回国后,得知伯邑考为了救他而死,便大哭一场,追封他为西方昆仑神主。

传说,姜尚正在昆仑山修道养性,一日夜晚做了一梦,梦见西方昆仑神主给他点化,说你已修成正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东土神州百姓有难,望你下山去救。

姜尚问:“你是哪方神主,怎么来到这雪原之地成神?”

那神主说;“我是姬昌儿子伯邑考,为救父亲被纣王所害,冤情甚大,阴魂不散,随父王回到周国,父王便封我为昆仑神主,让我请你下山,救助万民于水火之中。”

姜尚说:“债有主,冤有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如果不报,时候未到。”

姜尚再细看时,那神主突然变成一只兔子跑掉了。

姜尚感到事出有因,甚是蹊跷。

不觉到了第二年春天,他便离开昆仑山,来到周国的渭河上钓鱼谋生,也顺便了解一下周国国情和民情变化。

02

西伯姬回国后,大臣们都来祝贺。

大家都对商纣王朝恨之入骨,提出要立即调动兵马,攻打商纣。

姬昌说:“不能,我们现在仍然要讨好商纣,争取当一个恭顺的侯国。”

大臣和姬发都对姬昌的态度不可理解。

有的大臣说:“你是让商纣吓怕了?不想报仇了?”

姬昌平静地说;“现在不是报仇的问题。要说恨,我比谁都恨商纣,我父亲季历惨死在商朝,我儿子伯邑考惨死在商朝,我又被他们囚禁多年,你们还有谁比我更恨商纣吗?”

“那这个仇怎么报法呢?”

姬昌说:“韬光隐讳,藏而不露。我要让他们对西岐真正失去警惕,不备不防。而我们却在暗里鼓劲,决不声张。你们都知道,公羊打抵仗时,都要先后退几步,然后突然向前奔跑,这样才能有力地击败对方。我在囚禁期间想得很多。我回忆了我们祖先的发展史。我们的先王不窋曾经北逃避难,结果在豳地建立了豳国,我的爷爷古公亶父为了避戎狄之祸,曾南下岐山周原,结果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西北最强大的周国,不但回到祖居之地,又收复了北豳创业之地。这就是退一步的好处,现在面对强大的商纣,我认为我们要打垮它,还需要再做准备。如果我们再次攻商,就不是只为了报个人仇恨,而是要彻底推翻这个对黎民暴虐的王朝,挽救天下黎民,替天行道,建立一个全民都可以接受的兴旺发达的国家。”

大家听了姬昌这一席话,方知他的伟大抱负和策略,都说:“你的意思我们听懂了,当前你说怎么办吧!”

姬昌说:“纣王囚我,就害怕我们强大了,危害他们。我现在把洛水两岸的土地都献给纣王,供他打猎游玩,再送些马匹军械给他,让他放心的去做坏事。”

下边的大臣都照姬昌的指示做了,商纣听到后十分高兴,立刻赏赐给西伯许多铜箭、铜矢、黄钺、黄斧,让他去征讨西边戎狄小国。

姬发拿着纣王让征讨西边小国的圣旨去问父亲怎么办。

姬昌说:“你祖爷古公临终之前给你爷爷季历说:发展周国的策略,先是联东击西,后是联西击东。就是说先联合和依靠东边商王朝的支持,消灭西方、北方小国,扩大地盘。等有了一定的地盘,力量超过商朝时,再联合西方小国,组成一个大联盟,向东攻击,推翻商王朝。那时,你爷爷季历实现了联东击西,现在到我们实行联西击东的时候了。所以,对纣王的征讨戎狄圣旨我们再不能理会它了。并且要用怀柔的政策团结西方小国,成立以我国为主的大联盟。”

从此,姬发就跟着姬昌去访问和联络周围小国。

他们先到了密须国。

这个国家只占领着泾河南岸一小块地方。

是夏朝分封给他们祖先的。

他们现在也知道姬昌是西北众侯之长,都愿意归属西伯领导。

姬昌安慰了这里的臣民,吩咐他们随时听调。

过了密须国,再向西到了共国,共国百姓更是欢喜不尽,国王也向西伯跪接称臣,姬昌也安慰了他们,吩咐他们随时听调。

接着他们又到了阮国和彭庐国。

这两个国家都在蒲河西岸,以畜牧为主。

姬昌便把他们召到了一块,说:“我代表朝廷来看望你们了,东边是商朝,西边是周国,商王命我西伯侯,代商王行道,令行天下,你们可有意见。”

两国君王一听,都说:“只要西伯不阻挡我们在这里放羊,我们一切都听西伯的。”

过了蒲河,姬昌向东上了大原。

这大原原是姬家祖先自公刘以下十代人建国立业教民嫁穑的地方,生活在大原上的民众说:“这里就是豳国本土,过去农茂粮丰,畜牧为天下饶,后来被獯育所占。”

“现在呢?”姬发问。

“现在獯育北逃,这块地方回到周国管辖。但大原荒芜,农事不佳,人口很少。这个大原东边原头上,有一个大庙,叫公刘庙,是当地百姓为了记念周老公所盖,年年香火不断。”

姬昌一听,感慨万端,就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来到公刘殿祭奠先祖公刘爷爷。

祭奠一毕,他们又向北行,经过两天行走,便到了不窋城。

父子两人和随从人员爬上东山巅祭奠了先王不窋陵。

他们还准备继续再向北祭奠周老王鞠陶陵,结果前面一队人马挡住去路。

姬昌问:“你们是什么人,敢挡我西伯的车驾。”

来人听说是西伯,连忙滚鞍下马,跪奏说:“我们是义渠国人,先到固原草原放牧牛羊,被人赶到这干旱的草地环北,牛羊死亡大半。今日幸见西伯,请侯爷给我们指出一条谋生之路。”

姬昌一听甚为同情。

他问:“你们愿意投靠我们周国吗?”

“愿意愿意,只要侯爷肯收留我们。”

姬昌说:“你们可以南下到大原之地居住,但有一个条件:既要放牧牲畜,又要学会种地务农,开发大原这块宝地,你们的小国君长可以继续当下去,但不准再南下捣乱。”

“那我们的边界呢?”

“可以以泾水为界。”

义渠国王听姬昌这样宽待他们,连忙叩头谢恩,口乎“万岁”。

到此,姬昌先后收留安抚了周边密须、共国、阮国、彭庐国、义渠五国,巩固了西北部边界,保证了周国后方安全。

此后,他们又回头向南,在公刘邑歇息一晚,第二天进九陵川祭奠了公刘以下至公叔祖类九个祖先的陵墓,然后回京。

03

一日,西伯姬昌正在街上行走,迎面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

他一见姬昌,劈头就说:“人都说你是八卦灵神,看起来你一窍不通。”

姬昌很是惊奇,忙问:“你怎知我对八卦一窍不通?”

那人说;“今天是大吉兆,有天下第一贤人,在渭水边上等你,你怎么不去请他来给你当军师呢?难道你不想要咱们华夏这十万里江山吗?”

这人说话一语惊天,使姬昌难以相信。

他说话后,扬袍甩袖,飘然而去。

姬昌赶上前去追问;“老先生,你问的那位圣人叫什么名字?”

“他叫姜尚,姜子牙。”

姬昌思忖片刻,立即带上一群勇士和次子发、三子鲜、四子旦一同出发。

姬发问;“父亲今天要到那里去?”

“去打猎,到渭河边上。”

那时渭水附近,土地肥沃,树木繁茂,野兽极多,是一个良好的猎场。

但是,姬昌今日对打猎没有兴趣,只想很快找到卜卦人所说的那个圣人。

但是,手下人不知道底细,勇士们四散开来,包围兜圈,围住了几只麋鹿。

一个勇士打弓射箭,射中一只麋鹿,那麋鹿带箭逃跑,后面勇士们紧追。

就这样追追赶赶,追到渭河边一个叫磻溪的地方,麋鹿不见了。

姬昌来到这里一看,风景真美。

但见一渠清溪,几株杨柳,山野十分幽静。

他再向前走去,又只见前面是一个深山峡谷,崖壁上瀑布吐雾,深谷里清流潺潺,再前面是一片竹林,枝叶茂密,风摇影动,水声淙淙。

姬昌低头一看,这竹林里竟有一清泉流出,水声如琴如笙。

“真是仙境呀!”姬昌不由得赞叹道。

姬昌沿着这条溪水继续往前走,发现溪水流入一个水潭。

潭水聚满后又流入渭河。

潭水边上有一块石头,石头上刻写着“磻溪”二字。

姬昌远远望见磻溪石上坐着一位老人,长鬚在胸前飘拂,神情幽闲,静如山水。

老人手里拿着一个钓鱼竿,正在钓鱼。

姬昌不敢打搅老人钓鱼,便站在远处想看个究竟。

只见那老人把钓上来的鱼,取下来又放入水中,然后又坐在那里钓。

姬昌感到奇怪,断定此人不是平凡之人,可能就是那位卜卦人所说的圣人。

姬昌嘱咐姬发:“你先上前与老人礼会,看他是甚等之人。”

姬发听了父亲的吩咐,上前打躬说:“老人家,我是周国姬发,在这里有礼了!”

老人头不抬,眼不睁,也不搭理。

姬发见此,更不敢离开,而在继续打躬。

过了一会,老人钓了一个小鱼,他把小鱼放进水里时说;“钓钓钓,钓钓钓,大鱼不到小鱼到。”

姬发见老人不搭理他,就回来对他父亲说了老人家所说的话。

姬昌一听,恍然大悟,说:“他是嫌我没亲自去,叫你去了,你不就是一条小鱼吗?”

姬昌脱了猎衣,穿戴整齐,以朝见君王之礼走过去打躬:“周国国君、商西伯姬昌参见你老人家。”说着双膝跪倒。

那老人家连忙放下渔竿,把姬昌扶起说:“小小山野道人,岂敢受西伯之拜。”

“你是何人?不说名字,姬昌不起。”

“臣民姜尚,姜子牙。”

姬昌一听大喜,说:“我今天全应验了卜卦。这些年,我到处请师访友,总想得一圣贤在我身旁,我好朝夕请教。今天遇到你,你肯定能当我的师父。”

姜尚摸着胡子说;“我已年老,你也年老,现在商朝虽弱,但气数未尽,还有几年江山,你我恐怕看不到周统天下了。”

姬昌说:“我等不住,还有我儿子,儿子还有儿子,总有一天我们周国要一统天下,替天行道。”

姜尚被姬昌的顽强精神所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姬昌赶快叫来姬发和三子鲜、四子旦,叫他们一起跪在姜尚面前口称师父。

姜尚见他们都很懂礼仪,心里非常高兴。

当他们要请姜尚出山时,姜尚说:“我脚疼难以行走,骑马又怕被马摔下。”

姬昌便叫了一辆轿车,让姜尚坐在轿车上,自己拉着轿车出山。

谁知这山路难走,儿子都要抢着拉车,姬昌不允,宁要亲自拉着。

由于姬昌也上了年纪,他拉着车,头上汗水淋淋,而姜尚坐在车里丝毫不予以理会。

姬昌上气不接下气,提出歇一歇再走,姜尚说;“不能歇,再走几步我就下车了。”

姬昌挣扎着再向前拉了八步,实在走不动了,就停下了。

姜尚下了轿车说:“侯爷,你知道你一共走了多少步吗?”

姬昌说:“我只管尽力拉车,谁还顾得数步呀!”

姜尚说:“我记着,你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周家江山延续八百零八年。”

姬昌一听急了,忙说:“那你再坐上去,我再拉你一阵子。”

姜尚笑了,说:“再拉就没用了。”

04

姬昌父子将姜尚接回周都,以贵宾相待。

姬昌向姜尚求教求国之策。

姜尚说;“我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策之。因为咱两家是亲戚啊!”

“是亲戚?”听姜尚说出此话,姬昌感到奇怪。

“是呀,是亲戚。”

姜尚摸着胡鬚说,“我的远祖姑母名叫姜原,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原生弃,弃下传十多代后稷,再下传十多代周先祖。这姬姜两家不是早就是亲戚了吗?我姜尚同你们姬家当然也是亲戚了。”

姬昌一听,方知姜尚说亲戚的来因,更加佩服姜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符和着姜尚的话,说:“听你之言,咱们确实是亲戚。现在我请你当我的军师,做我儿子的师父,请你为灭纣兴周献策。”

姜尚说:“商纣虽然暴虐,黎民百姓大量逃亡。但是,他们朝廷内部还没有坏透,烂透,他们的力量现在还很强大。同时它周边的小国还尊它为天朝,说明它还没有完全孤立。所以,用外部力量打倒它,推翻它,还得付出巨大的牺牲。”

“那怎么办呢?”姬昌求教说,“请先生献出良策。”

姜尚说:“第一,先从它的外围即附属侯国下手,消灭了外围,使它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第二,等待时机,也就是等待它内部变化,自行瓦解。到那时,我们大兵一到,神州大地谒竿而起,内外夹攻,商纣王朝就非垮台不可了。”

姬昌说:“我完全同意先生的高见。但是先攻外围,外围有很多小国,应先从那个下手呢?”

“你说,商纣的侯国中那个最强?那个挡着我们东征的去路?”

姬昌和姬发同声说:“崇侯虎!”

“这就对了,打蛇先打头,只要我们打败了崇侯虎,占领崇国,不但为东征扫清了道路,也割掉了商纣西方的一个翅膀。同时,崇国占领着关中东部渭河下游平原,那里林茂粮丰,我们占了这块地方,就有了雄厚的财力和物力,然后就可以一举东下。”

“那它的另一个翅膀是谁呢?”

“是东伯姜侯,东伯侯远离中原,自从妲己入宫后,纣王忽视了对元妃姜娘娘的宠爱,并设计陷害于她。所以,东伯侯同纣王的关系早已貌合神离了。”

姬昌听了姜尚的分析,对他的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说:“先生住在磻溪竹林之中,对天下事怎么知道得如此详细呢?”

姜尚说:“古人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也不是什么圣人,贤人,而只是一个秀才罢了。”

一个兴周灭商的计划就在姜尚的胸中产生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招文袋

公众号ID:zhaowendai-com 招文袋平台欢迎各类优质自媒体作者投稿,帮助原创作者实现价值传递和平台推广。我们希望招文袋网站的开放视野,可以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访问收获。

为您推荐

淄博现象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

淄博过会,全国行情,真可谓是火的一塌糊涂。 说是某地针对淄博现象,专门组织了一帮有发言权的人研讨了一个叫“烧烤出圈”的主...

《满江红》确为岳飞所写,只是原稿内容与今天所传有些不一样

我们直接来看一稿《满江红》,这也许才是岳飞岳元帅亲笔所写的《满江红》原稿。 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实能是,南征北战...

关羽败死刘备诸葛亮为何不救援?陆逊早都切断了救援道路

关羽从北伐到兵败被杀,前后近半年时间,这半年内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对荆州战区进行任何有效支援,联系到诸葛亮后来劝刘备杀刘封,...

司马懿篡魏不能怪诸葛亮北伐,要怪曹操子孙无能

诸葛亮六出祁山,但前三次都是主要和曹真对阵,和司马懿真正的正面对峙,主要是第六次北伐,也就是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星落五...

杨修在不该站队的时候站队,死了;邓艾在该站队的时候不站,也死了

邓艾在灭蜀之战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运气。但是他要死,这是肯定的,无论灭蜀之战是否能够成功,司马昭都会搞死邓艾,这是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