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西伯姬昌同散宜生两人骑了一匹马急急出城, 离开朝歌。
他们怕商王朝君昏臣奸,坏人当道,迟则生变。
出城后,散宜生买了当地一辆马车,由这匹马拉着。
散宜生赶着马车,让西伯坐在车上,不分昼夜前行。
一路上,他们看见商国的民众,一伙一伙的携家带口,向西而行,散宜生问他们要到哪里去?
他们说朝中赋税繁重,钱粮被奴隶主盘剥一空,无法生存。
他们听说西岐周王有道,爱民爱农,都想投奔到那里谋生。
西伯在车上听了,心中很是欣慰。
到了周国边界,但见前面一丛人马挡住去路。
散宜生上前一问,原是二太子姬发率领文武百官在边界迎接。
父子相见抱头而哭。姬昌问:“你大哥伯邑考怎么没来?”
姬发不作回答,哭得更加悲哀。
姬昌也就不在追问。
进入周国境内,许多黎民百姓听说姬昌回国了,都在路上十里一迎,五里一接。
到了京城,全城人一齐出动,高呼万岁迎接姬昌。
西伯姬昌回国后,得知伯邑考为了救他而死,便大哭一场,追封他为西方昆仑神主。
传说,姜尚正在昆仑山修道养性,一日夜晚做了一梦,梦见西方昆仑神主给他点化,说你已修成正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东土神州百姓有难,望你下山去救。
姜尚问:“你是哪方神主,怎么来到这雪原之地成神?”
那神主说;“我是姬昌儿子伯邑考,为救父亲被纣王所害,冤情甚大,阴魂不散,随父王回到周国,父王便封我为昆仑神主,让我请你下山,救助万民于水火之中。”
姜尚说:“债有主,冤有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如果不报,时候未到。”
姜尚再细看时,那神主突然变成一只兔子跑掉了。
姜尚感到事出有因,甚是蹊跷。
不觉到了第二年春天,他便离开昆仑山,来到周国的渭河上钓鱼谋生,也顺便了解一下周国国情和民情变化。
西伯姬回国后,大臣们都来祝贺。
大家都对商纣王朝恨之入骨,提出要立即调动兵马,攻打商纣。
姬昌说:“不能,我们现在仍然要讨好商纣,争取当一个恭顺的侯国。”
大臣和姬发都对姬昌的态度不可理解。
有的大臣说:“你是让商纣吓怕了?不想报仇了?”
姬昌平静地说;“现在不是报仇的问题。要说恨,我比谁都恨商纣,我父亲季历惨死在商朝,我儿子伯邑考惨死在商朝,我又被他们囚禁多年,你们还有谁比我更恨商纣吗?”
“那这个仇怎么报法呢?”
姬昌说:“韬光隐讳,藏而不露。我要让他们对西岐真正失去警惕,不备不防。而我们却在暗里鼓劲,决不声张。你们都知道,公羊打抵仗时,都要先后退几步,然后突然向前奔跑,这样才能有力地击败对方。我在囚禁期间想得很多。我回忆了我们祖先的发展史。我们的先王不窋曾经北逃避难,结果在豳地建立了豳国,我的爷爷古公亶父为了避戎狄之祸,曾南下岐山周原,结果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西北最强大的周国,不但回到祖居之地,又收复了北豳创业之地。这就是退一步的好处,现在面对强大的商纣,我认为我们要打垮它,还需要再做准备。如果我们再次攻商,就不是只为了报个人仇恨,而是要彻底推翻这个对黎民暴虐的王朝,挽救天下黎民,替天行道,建立一个全民都可以接受的兴旺发达的国家。”
大家听了姬昌这一席话,方知他的伟大抱负和策略,都说:“你的意思我们听懂了,当前你说怎么办吧!”
姬昌说:“纣王囚我,就害怕我们强大了,危害他们。我现在把洛水两岸的土地都献给纣王,供他打猎游玩,再送些马匹军械给他,让他放心的去做坏事。”
下边的大臣都照姬昌的指示做了,商纣听到后十分高兴,立刻赏赐给西伯许多铜箭、铜矢、黄钺、黄斧,让他去征讨西边戎狄小国。
姬发拿着纣王让征讨西边小国的圣旨去问父亲怎么办。
姬昌说:“你祖爷古公临终之前给你爷爷季历说:发展周国的策略,先是联东击西,后是联西击东。就是说先联合和依靠东边商王朝的支持,消灭西方、北方小国,扩大地盘。等有了一定的地盘,力量超过商朝时,再联合西方小国,组成一个大联盟,向东攻击,推翻商王朝。那时,你爷爷季历实现了联东击西,现在到我们实行联西击东的时候了。所以,对纣王的征讨戎狄圣旨我们再不能理会它了。并且要用怀柔的政策团结西方小国,成立以我国为主的大联盟。”
从此,姬发就跟着姬昌去访问和联络周围小国。
他们先到了密须国。
这个国家只占领着泾河南岸一小块地方。
是夏朝分封给他们祖先的。
他们现在也知道姬昌是西北众侯之长,都愿意归属西伯领导。
姬昌安慰了这里的臣民,吩咐他们随时听调。
过了密须国,再向西到了共国,共国百姓更是欢喜不尽,国王也向西伯跪接称臣,姬昌也安慰了他们,吩咐他们随时听调。
接着他们又到了阮国和彭庐国。
这两个国家都在蒲河西岸,以畜牧为主。
姬昌便把他们召到了一块,说:“我代表朝廷来看望你们了,东边是商朝,西边是周国,商王命我西伯侯,代商王行道,令行天下,你们可有意见。”
两国君王一听,都说:“只要西伯不阻挡我们在这里放羊,我们一切都听西伯的。”
过了蒲河,姬昌向东上了大原。
这大原原是姬家祖先自公刘以下十代人建国立业教民嫁穑的地方,生活在大原上的民众说:“这里就是豳国本土,过去农茂粮丰,畜牧为天下饶,后来被獯育所占。”
“现在呢?”姬发问。
“现在獯育北逃,这块地方回到周国管辖。但大原荒芜,农事不佳,人口很少。这个大原东边原头上,有一个大庙,叫公刘庙,是当地百姓为了记念周老公所盖,年年香火不断。”
姬昌一听,感慨万端,就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来到公刘殿祭奠先祖公刘爷爷。
祭奠一毕,他们又向北行,经过两天行走,便到了不窋城。
父子两人和随从人员爬上东山巅祭奠了先王不窋陵。
他们还准备继续再向北祭奠周老王鞠陶陵,结果前面一队人马挡住去路。
姬昌问:“你们是什么人,敢挡我西伯的车驾。”
来人听说是西伯,连忙滚鞍下马,跪奏说:“我们是义渠国人,先到固原草原放牧牛羊,被人赶到这干旱的草地环北,牛羊死亡大半。今日幸见西伯,请侯爷给我们指出一条谋生之路。”
姬昌一听甚为同情。
他问:“你们愿意投靠我们周国吗?”
“愿意愿意,只要侯爷肯收留我们。”
姬昌说:“你们可以南下到大原之地居住,但有一个条件:既要放牧牲畜,又要学会种地务农,开发大原这块宝地,你们的小国君长可以继续当下去,但不准再南下捣乱。”
“那我们的边界呢?”
“可以以泾水为界。”
义渠国王听姬昌这样宽待他们,连忙叩头谢恩,口乎“万岁”。
到此,姬昌先后收留安抚了周边密须、共国、阮国、彭庐国、义渠五国,巩固了西北部边界,保证了周国后方安全。
此后,他们又回头向南,在公刘邑歇息一晚,第二天进九陵川祭奠了公刘以下至公叔祖类九个祖先的陵墓,然后回京。
一日,西伯姬昌正在街上行走,迎面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
他一见姬昌,劈头就说:“人都说你是八卦灵神,看起来你一窍不通。”
姬昌很是惊奇,忙问:“你怎知我对八卦一窍不通?”
那人说;“今天是大吉兆,有天下第一贤人,在渭水边上等你,你怎么不去请他来给你当军师呢?难道你不想要咱们华夏这十万里江山吗?”
这人说话一语惊天,使姬昌难以相信。
他说话后,扬袍甩袖,飘然而去。
姬昌赶上前去追问;“老先生,你问的那位圣人叫什么名字?”
“他叫姜尚,姜子牙。”
姬昌思忖片刻,立即带上一群勇士和次子发、三子鲜、四子旦一同出发。
姬发问;“父亲今天要到那里去?”
“去打猎,到渭河边上。”
那时渭水附近,土地肥沃,树木繁茂,野兽极多,是一个良好的猎场。
但是,姬昌今日对打猎没有兴趣,只想很快找到卜卦人所说的那个圣人。
但是,手下人不知道底细,勇士们四散开来,包围兜圈,围住了几只麋鹿。
一个勇士打弓射箭,射中一只麋鹿,那麋鹿带箭逃跑,后面勇士们紧追。
就这样追追赶赶,追到渭河边一个叫磻溪的地方,麋鹿不见了。
姬昌来到这里一看,风景真美。
但见一渠清溪,几株杨柳,山野十分幽静。
他再向前走去,又只见前面是一个深山峡谷,崖壁上瀑布吐雾,深谷里清流潺潺,再前面是一片竹林,枝叶茂密,风摇影动,水声淙淙。
姬昌低头一看,这竹林里竟有一清泉流出,水声如琴如笙。
“真是仙境呀!”姬昌不由得赞叹道。
姬昌沿着这条溪水继续往前走,发现溪水流入一个水潭。
潭水聚满后又流入渭河。
潭水边上有一块石头,石头上刻写着“磻溪”二字。
姬昌远远望见磻溪石上坐着一位老人,长鬚在胸前飘拂,神情幽闲,静如山水。
老人手里拿着一个钓鱼竿,正在钓鱼。
姬昌不敢打搅老人钓鱼,便站在远处想看个究竟。
只见那老人把钓上来的鱼,取下来又放入水中,然后又坐在那里钓。
姬昌感到奇怪,断定此人不是平凡之人,可能就是那位卜卦人所说的圣人。
姬昌嘱咐姬发:“你先上前与老人礼会,看他是甚等之人。”
姬发听了父亲的吩咐,上前打躬说:“老人家,我是周国姬发,在这里有礼了!”
老人头不抬,眼不睁,也不搭理。
姬发见此,更不敢离开,而在继续打躬。
过了一会,老人钓了一个小鱼,他把小鱼放进水里时说;“钓钓钓,钓钓钓,大鱼不到小鱼到。”
姬发见老人不搭理他,就回来对他父亲说了老人家所说的话。
姬昌一听,恍然大悟,说:“他是嫌我没亲自去,叫你去了,你不就是一条小鱼吗?”
姬昌脱了猎衣,穿戴整齐,以朝见君王之礼走过去打躬:“周国国君、商西伯姬昌参见你老人家。”说着双膝跪倒。
那老人家连忙放下渔竿,把姬昌扶起说:“小小山野道人,岂敢受西伯之拜。”
“你是何人?不说名字,姬昌不起。”
“臣民姜尚,姜子牙。”
姬昌一听大喜,说:“我今天全应验了卜卦。这些年,我到处请师访友,总想得一圣贤在我身旁,我好朝夕请教。今天遇到你,你肯定能当我的师父。”
姜尚摸着胡子说;“我已年老,你也年老,现在商朝虽弱,但气数未尽,还有几年江山,你我恐怕看不到周统天下了。”
姬昌说:“我等不住,还有我儿子,儿子还有儿子,总有一天我们周国要一统天下,替天行道。”
姜尚被姬昌的顽强精神所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姬昌赶快叫来姬发和三子鲜、四子旦,叫他们一起跪在姜尚面前口称师父。
姜尚见他们都很懂礼仪,心里非常高兴。
当他们要请姜尚出山时,姜尚说:“我脚疼难以行走,骑马又怕被马摔下。”
姬昌便叫了一辆轿车,让姜尚坐在轿车上,自己拉着轿车出山。
谁知这山路难走,儿子都要抢着拉车,姬昌不允,宁要亲自拉着。
由于姬昌也上了年纪,他拉着车,头上汗水淋淋,而姜尚坐在车里丝毫不予以理会。
姬昌上气不接下气,提出歇一歇再走,姜尚说;“不能歇,再走几步我就下车了。”
姬昌挣扎着再向前拉了八步,实在走不动了,就停下了。
姜尚下了轿车说:“侯爷,你知道你一共走了多少步吗?”
姬昌说:“我只管尽力拉车,谁还顾得数步呀!”
姜尚说:“我记着,你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周家江山延续八百零八年。”
姬昌一听急了,忙说:“那你再坐上去,我再拉你一阵子。”
姜尚笑了,说:“再拉就没用了。”
姬昌父子将姜尚接回周都,以贵宾相待。
姬昌向姜尚求教求国之策。
姜尚说;“我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策之。因为咱两家是亲戚啊!”
“是亲戚?”听姜尚说出此话,姬昌感到奇怪。
“是呀,是亲戚。”
姜尚摸着胡鬚说,“我的远祖姑母名叫姜原,是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原生弃,弃下传十多代后稷,再下传十多代周先祖。这姬姜两家不是早就是亲戚了吗?我姜尚同你们姬家当然也是亲戚了。”
姬昌一听,方知姜尚说亲戚的来因,更加佩服姜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符和着姜尚的话,说:“听你之言,咱们确实是亲戚。现在我请你当我的军师,做我儿子的师父,请你为灭纣兴周献策。”
姜尚说:“商纣虽然暴虐,黎民百姓大量逃亡。但是,他们朝廷内部还没有坏透,烂透,他们的力量现在还很强大。同时它周边的小国还尊它为天朝,说明它还没有完全孤立。所以,用外部力量打倒它,推翻它,还得付出巨大的牺牲。”
“那怎么办呢?”姬昌求教说,“请先生献出良策。”
姜尚说:“第一,先从它的外围即附属侯国下手,消灭了外围,使它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第二,等待时机,也就是等待它内部变化,自行瓦解。到那时,我们大兵一到,神州大地谒竿而起,内外夹攻,商纣王朝就非垮台不可了。”
姬昌说:“我完全同意先生的高见。但是先攻外围,外围有很多小国,应先从那个下手呢?”
“你说,商纣的侯国中那个最强?那个挡着我们东征的去路?”
姬昌和姬发同声说:“崇侯虎!”
“这就对了,打蛇先打头,只要我们打败了崇侯虎,占领崇国,不但为东征扫清了道路,也割掉了商纣西方的一个翅膀。同时,崇国占领着关中东部渭河下游平原,那里林茂粮丰,我们占了这块地方,就有了雄厚的财力和物力,然后就可以一举东下。”
“那它的另一个翅膀是谁呢?”
“是东伯姜侯,东伯侯远离中原,自从妲己入宫后,纣王忽视了对元妃姜娘娘的宠爱,并设计陷害于她。所以,东伯侯同纣王的关系早已貌合神离了。”
姬昌听了姜尚的分析,对他的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说:“先生住在磻溪竹林之中,对天下事怎么知道得如此详细呢?”
姜尚说:“古人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也不是什么圣人,贤人,而只是一个秀才罢了。”
一个兴周灭商的计划就在姜尚的胸中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