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现象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

淄博过会,全国行情,真可谓是火的一塌糊涂。

说是某地针对淄博现象,专门组织了一帮有发言权的人研讨了一个叫“烧烤出圈”的主题。

然后他们被网友们嘲弄了。你们看图,图上的字不是我打的。

640-1

不光是心疼会标,还有人善意的提醒,会后还得用餐,餐后还得花点钱钱请一些专家们扭捏作态几篇理论文章。

我看新闻了,这地社科界也回应了,说是他们是基于理论层面的探讨。

探讨也是对的,但群众不买账,大家有嘲弄,就说明这研讨会还是开的有些问题的。

你比如,不管你是研讨烧烤本身还是研讨烧烤背后,人家淄博那么接地气的火热,你不跑到群众中间去问道,而是在庙堂里面扯条横幅来坐而论道,那你说你研讨个什么劲,是为了扭捏作态几篇老生常叹的文章而研讨吗?

既然如此,那你悄悄研讨也就罢了,为什么偏要大肆的宣扬一下你在研讨,是怕领导们看不见你的论道现场吗?

不接地气,脱离群众,还自我陶醉。

总之,这种形而上的研讨,搭配上通稿式的自我宣传,离人家淄博现象的实质差开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这研讨没用,屁用没有。最多也就是把那些嚼烂的道理再来个作态堆砌,显现一下他们的研讨还出了几句成果。

莫怪网民批评,也请虚心接受,同时请研讨一下为什么往日里常规的这种论道形式在淄博现象面前会被群众诟病。

“进淄赶烤”的全民火热如果一定要问个为什么的话,我想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吧也复杂,这里的简单和复杂主要区分是看对谁而言。

我以为,淄博现象就是长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结果。

淄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能清晰的认识到发展靠民,所以才蹚出了一条谁也不曾料想到的,属于自己的特色“烧烤现象”。

所以“烧烤出圈”绝不是偶然,它是淄博长期实践作为的结果。

淄博的政府官员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个什么官,他们没有站在群众的对立面想问题,而是设身处地的站在群众中间解决问题。

这一点,从网传的疫情期间山大学生到淄博隔离一事,就能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份感恩直到今天还在绵延不绝。

淄博的社会治理不重管理,只重服务和影响,所以淄博的民风才醇厚朴实,一呼百应,政通人和。

这里我举个题外的交警事例。你比如交警设立的初衷本来是指挥交通,他的主体责任还是服务出行车辆。但随着发展,交警的主责似乎变成了处罚和管理,对于出行车辆的服务意识和作为变得稀少又稀奇。

就好像今天的民警变警官,虽然这样的称谓大家觉得稀松平常,但如果不加以深思,你不会觉得有多大的问题。

而实质上,这其实是一种权利心态的潜因作祟,是一种脱离群众的具体表现。

扯多了,我们说回来。淄博这样凝心聚气、凝聚民心的社会形态,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昙花一现,而是淄博持之以恒的开花结果。

就像网友说的,“进淄赶烤”赶的是啥,赶的是人家淄博的温情,是淄博把他们当人看的温暖。

这话很普通,但却打了许多地方的脸面。

你比如西部某省的省会,近期似乎听说从二线摇摇欲坠到了三线。

也有网友呼应,说是那里的烧烤不比淄博的差,但跟风而来的声音只有嗤之以鼻,更有人拿出那里疫情期间的热闹来说事。

我想了想,也对,那里在疫情期间也的确是热闹的很,而且疫情的管控举措几乎是站在群众的对立面。

那里当时的管控以乌纱帽为纲,以糊弄为本,伤了群众的心。

我还看到有文章说,那里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地理地缘的问题,说是那里只要做一些主体的搬迁,就能快速发展起来。

我想反驳一下,我想说,那地方的发展与地理没有半毛钱关系,人不行不要怪炕不平,那是人的问题。

如果对应淄博现象来讲,可以这么说。

那里大小的官都以为自己就是个官,那里对群众的温情多落在纸面上。

那里~呵呵,咱们一笑而过,暂不多说。

其实我们的群众很简单,没有一些人看的那么深邃和复杂,即便有些声音不好听,也不过是出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责的责任心态。

所以要包容群众,把群众当人看。只要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服务和引导,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于群众,让群众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体,那繁华一片,不过是迟早的时间问题。

千万别小看了群众的创造力,更要须知,群众的真心和热忱既贫乏又宝贵,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爱,远比谁都要深沉。

80后,半个兵痞,浑噩书生,破旧网民。公众号|招文袋(ID:zhaowendai-com)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