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演讲稿引发的历史认知讨论

昨天偶然看到一篇题为《假如我活了2000岁,我的祖国她是谁?》的演讲稿,这是一名在读高一的小姑娘写的,为此,我还特意去搜着听了下她的演讲,结果发现网传的文字稿或多或少都有内容上的出入错误,于是我结合小姑娘的演讲视频录音,做了全文修正,然后转发到了招文袋。

今天,招文袋的公号收到了几条粉丝针对这篇演讲稿的私信意见,我发在其他平台的短视频也是被评论不断,各种观点褒贬不一。

我想了想,有必要也谈谈我个人对这篇演讲稿的看法,权作对发布此文的解释。

首先说说我转发的初衷。

这篇演讲稿的背因是因为小姑娘的学校搞了一个热爱祖国的活动,所以演讲稿的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演讲稿的时候,我觉得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能够对历史有如此的见解和认识,甚至敢于真实表达自己的疑惑,这是难能可贵的独立思考,是值得表扬的。

其次她的假设很有意思,而这个假设也并非是一些粉丝评论所说的不合理、空洞,甚至有人说是歪屁股,暗搓搓的挑拨矛盾。

尤其是小姑娘在演讲后半部分,以今日少年之畅想,谈及心目中的祖国,这让我很感动。

我觉得这不是一些人口中的简单造作的畅想,这是今天我中华少年的责任使然,使命必然的情感表达,所以必须要予以鼓励和肯定。

也是因为肯定,所以我果断转发,因此我的态度是积极赞许的。

其次谈谈不同声音的认知。

我看到有和我一样赞许的评论,也看到一些网友提出的不同理解。

这其中,主要的对立看法应该是集中在小姑娘对元清两个朝代的历史认识上。

有人说小姑娘的演讲没有深度;有人说小姑娘在表达分裂;有人说她没有正确的民族观;有人提出祖国和国家的概念有区分,祖国应该是人民、土地和文化;还有人说她伤害了好多中国心;甚至我还看到有人说小姑娘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只为博眼球的评论。

会不会有点过了?我以为,这篇演讲稿综合它的成因背景,作者身份,以及对应的时代思考,我们都应该给予它客观和包容的态度。

任何事物的产出都会引起一个相对的结果,我们不能揪住自己绝对认知的一个点,就全然否定小姑娘的爱国热情,甚至打击她,说她别有用心。

别说是这个小姑娘,我个人一度也对元清的统治遗留很是诟病,我最大也是最有意见的诟病,就是这两个朝代带给近代中国人的奴性和封建。

这也导致今天的中国人错误的以为我们的历史就是一个奴性封建的历史,这其实是不对的。

我多次说过,在宋亡以前,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是相当开化和开明的,我们的民族是屹立在世界之巅的,如果我们的历史真是封闭狭隘自私奴性的历史,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创造那么多巅峰和辉煌,更不会有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

所以还是那句话,以清末看中国,以清末总结中国古代史,是完完全全的认知错误。

昨天晚上还有人说起,说是今天的女性如果活在古代会很悲惨。

我大概的反驳了他的观点,我说,如果是活在宋亡以前的中国呢?那时候的女性是很有一些地位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女性的开放程度比今天更多元,更具有女性思想上的创造力。

唯一的区别是,当时的开放是有思想基础的相对开放,而不像今天的一些女性,高喊着完全的独立自由口号,将自己置身于无知的无主之地。

这句话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看的懂,我想说的是,自由一定是相对的,它不是绝对的,不然自由的结局一定会很悲惨。

所以相对真实的古代中国,这是我们今天思想上的无知和落后。

无规矩不成方圆,老祖宗早都说过了,而这里的规矩也并不妨碍自由。

我们今天的审美,妆容,衣着,如果你仔细去看历史,我们的老祖宗早已视它的极致为稀松平常。我们的眼影、腮红,甚至我们的露胳膊、露大腿,在古代中国也绝不是我们认知里的没有。就像是审美,宋人以极简为美,这其实就是美学的最高审视,而我们今天的审美从宽泛的视野去看,又能有几个人能达到宋人的审美水准。

我曾经去到八达岭脚下的一个长城博物馆参观,看了里面关于长城历史的文物陈设,我心里感到无比的憋屈。

火药是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的,博物馆里的火器陈设比清末外夷使用的武器还要先进,可惜的是,整个国家无人所知,无人所用。

这只是一个物件,再想当时民众的思想,那种麻木腐朽和愚蠢,彼时的百姓谁能认知到,我们的祖宗曾是创造了那么辉煌的文明,我们的文化曾是那么的包容和多元,我们的遗留随便拿出来一点便能惊叹到整个世界。

那种当时全民的退化,早就丢的不知所踪的精气神,不知道各位今天想来会有何感想。

所以谭嗣同能怎么办?他唯有以血溅轩辕,期待唤醒我们麻木了几百年的同胞。

而这种退化了的思想遗风,我坦言,今天仍旧有,只是形式不同,内容不同。

当然,任何历史朝代都有它处于那个时代特性的利弊,我们得有认知,但也不能狭隘,每个朝代都是我们中国的朝代,一个都不能分割。

就像我一个朋友所说,就算是当年的尼不楚条约,那也叫中俄尼不楚条约,而并非清俄尼不楚条约。

所以无论是金、辽还是元、清,他们都是我们中国人,目标都是入主中原,所以这些历史演变,其实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无关内外之分。

我说的有点多了,说回小姑娘的这篇演讲稿。

我是大概能理解她对祖国历史认知中的疑惑之问的,但对于这个疑惑,我们也不应过度解读,尤其是一些带有完全偏执的解读,毕竟有些历史上的恨,我们要有诉说,也允许不解,但也只是因为恨铁不成钢。

要肯定,在这样的遗恨里,并没有什么恶意。

80后,半个兵痞,浑噩书生,破旧网民。公众号|招文袋(ID:zhaowendai-com)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