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下的几个现实思考

640-65

网上说今年“双十一”活动力度最大的是咱们的国家卫健委,我很同意,也很高兴。

我觉得“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出台,既是关怀,也是喜悦。

我细细的读了一遍《通知》全文,对比着想了想某些地方的防疫现实,又不免为一些地区靠着数字统筹紧张自己乌纱帽的官员们要如何落地《通知》政策,如何精准执行“二十条措施”多虑起来。

就当是假装在思考吧,我把想到的几个点,用政策与现实做个排比看看,算作提早警示,也算作好意提醒吧。

政策一: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假装在思考:“7+3”改为“5+3”没有问题,“5天4次”和“3天2次”也没有问题,问题是一些地区对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如何精准?

谈一个最常见的现象。排队做核酸,十例核酸的混管检测有一例阳性,那么同一混管的其余九个人都要作为密接被隔离,可是你怎么知道混管阳性的人是站在十个人的队首还是队尾?如果是在队首或是队尾,那么他的前或后应该有几个人要被判定为密接?还有现场的核酸组织工作人员和采集人员是否应该被判定为密接?采集人员一身大白就不说了,那组织核酸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和群众一样仅戴口罩,他到底算不算密接?该不该被隔离?

要思考的是,在判定密接不够精准的情况下,对密接人员的判定会不会有可能成为地方过度防疫的对策入口。

政策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 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假装在思考:虽明确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但一些地方本身科学防疫组织能力不强,防控举措落地执行混乱,能力不足又无法可解,只好胡子眉毛一把抓,掩盖自身密接判定标尺不够精准的事实,在政策执行上,会不会出现大致上、有可能的一概以密接判定论的过度防疫落地对策。

政策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假装在思考:“7天居家隔离”和“7天4次”的核酸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一些地方极有可能会以“社区接收”为由头,推责甩包或暗里要求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一律执行“7天集中隔离”的落地对策。另外对外溢人员是否来自高风险区的判定,极有可能仍以整个地区的判定对策为主。比如某市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了5个风险区,不在这5个风险区范围内的群众若前往另一市,仍会被判定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执行莫名的“7天集中隔离”。

政策四: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假装在思考:按照目前一些地区的疫情防控现状,极有可能出现过度“化整为零”继而继续执行全域高风险管控的对策。比如,明确要求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我们举例某社区有8个小区,每个小区有8栋楼,在不能整片划定高风险区执行管控对策的情况下,会莫名出现每个小区的每栋楼,甚至是每个单元都有感染者的情况,继而划定64个高风险区,覆盖整个社区执行管控。这不是夸大其词,因为具体感染者的数字在一些地区早已变成了应对政策的统筹游戏,而群众是一无所知的。

政策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假装在思考: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我说心里话,很高兴看到这一句,但这一句政策要求极有可能会被很多地区沦为空谈。因为重视中医药的获益在群众,不在XXX,这里不多讲,懂得自然懂。

政策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假装在思考:很多地区在这一条的执行落地上,极有可能会出现权益在上,责任在下的局面。不仅如此,在落地过程中,大概率会出现上面不断制定表格,下面继续创造表格,街办社区的各类台账资料满天飞,但要说到具体保障实施,恐怕机制不畅、僵化刻板依然会是个别地区短期内无法消解的硬伤。累并无用着,要辛苦担责执行的基层同志们了。

政策十五: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假装在思考:“落地检”的政策毋庸置疑,但在许多地方的执行过程中,不能做到“快检快走”,往往是一列车,一个班次,大量旅客扎堆密集排队过检。这种现象违背了“落地检”的初衷,假使当中有一例感染者,那本该是出自防疫安全考虑的“落地检”,就变成了人为组织的扎堆密接感染源。

要说的大概就这几点,我没有加粗重点,没看明白的请多看几眼。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全对,还希望上述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大家若有要补充的可以右下角点个在看评论留言。
80后,半个兵痞,浑噩书生,破旧网民。公众号|招文袋(ID:zhaowendai-com)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